母乳是宝宝出生后唯一最符合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,有“白色血液”之称,对早产儿来说,母乳不仅是宝宝最适宜的营养食物,而且是宝宝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“药物和免疫剂”。由于早产儿发育还不够成熟,表现为肌张力、含接乳房困难、吸吮力及吞咽功能差等特点,在吃奶时往往出现吸吮、吞咽、呼吸之间的不协调,母乳喂养之路将面临许多挑战,面对爸爸妈妈们的困惑,一起来看看早产宝宝母乳喂养的关键。

早产儿宝宝母乳喂养挑战第一关:建立起母婴乳汁供需的模式

  早产儿妈妈头几天的乳汁分泌相对较少,大量分泌乳汁的泌乳Ⅱ期出现时间相对较晚,这种情况下妈妈及家人往往出现焦虑,担心乳汁不够;实际上早产儿的胃容量也相对小,每次需要的乳汁也少,随着宝宝的长大,妈妈的乳汁供应也随之增加。因此,只要妈妈做到四个坚持———坚持乳房是宝宝的、坚持频繁吸吮让乳汁流动排出、坚持母婴肌肤接触、坚持实现母乳喂养信心。母婴连结越紧密、越默契就越快达到以宝宝为需求的乳汁分泌供需模式———宝宝需要多少乳汁,妈妈分泌多少乳汁。

母婴同室早产儿宝宝母乳喂养第二关

①营造模拟子宫环境:如调暗光线、降低声音、减少访视、最大限度减少干扰;

②点滴初乳就可以起到口腔免疫疗法作用,宝宝吸吮、手挤奶或吸奶器吸出的每一滴奶都要给到宝宝口腔,不能因少而弃之;

③半躺喂奶姿势:不仅让妈妈更舒服而且宝宝吃奶吃奶更省力;

④橄榄球式抱喂:利用妈妈的手掌和手臂给予更多支撑,稳定宝宝吃奶位置、有效含接和妈妈观察。指宝宝吃左侧乳房时,宝宝头在左乳房下、身体在左侧腹部腋窝之间,妈妈用左手手掌支撑宝宝的头颈部(注意:不是后脑勺的枕部),左手的前臂支撑宝宝背部,同时夹紧早产儿的躯干紧贴妈妈腹部,宝宝的臀部支撑在床上或枕头、靠垫、毯子、毛巾等放在床上做支撑宝宝,使宝宝头、肩背部、臀部呈三点一直线,右手托着乳房有利于宝宝含接。反之,右侧乳房哺乳(喂奶)用右手;

⑤交叉摇篮式抱喂:即喂左侧的乳房时,妈妈右手托着宝宝颈肩部,右手臂支撑肩背部,宝宝臀部(屁股)支撑在妈妈的大腿上;保持宝宝的头、肩背和臀部呈三点一直线。反之,左手支撑宝宝喂右侧乳房。

 

 

母婴分离早产儿宝宝母乳喂养第三关

许多早产儿出生后就需要医学照顾而与母亲分开,当弱小的宝宝离开妈妈需要医学照顾时,妈妈和家人常常因无力帮助宝宝“过关斩将”而感到沮丧,其实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证实:“母乳”是宝宝度过营养关、感染关等的“金钥匙”,没有了宝宝的吸吮,如何帮助妈妈促进乳汁分泌呢?

①模拟宝宝吸吮,手挤乳或吸奶器吸奶,频率越多乳汁就越多,24 小时8-12 次,即2-3 小时一次,夜间至少2次,白天不能代替夜间的次数,制定挤乳记录表,提高目标挤乳次数,促进乳汁分泌;

②记住乳房越空乳汁分泌就越多,反之乳房越饱满乳汁分泌就越少;  

③耐心练习,手挤乳和吸奶器使用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,加上刚开始乳汁就少,建议使用直径小的容器如注射器、吸管等,直观的视觉效果可以增加妈妈的信心和成就感;

④家人的理解、信任、支持和关爱。

乳汁收集、保存、运送、解冻是第四关

早产儿最初几天需要量少,妈妈分泌的乳汁也少。

①可以根据送母乳的条件选择每次吸出的乳汁,直接送到宝宝病区次数;

②也可以收集保存,每次吸出乳汁后等待凉了以后冷藏放置,或吸出乳汁等待凉了以后再倒入同一个冷藏室的容器;

③吸出乳汁待凉了以后倒入容器冷冻也可以;

④乳汁保存,选择大于送奶路程时间的保温容器送奶;

⑤乳汁需要冷冻保存时,乳汁量占容器70%,预留出乳汁冷冻过程中膨胀需要的空间;

⑥乳汁解冻步骤:冷冻———冷藏———常温———放置温水容器,奶滴手腕感觉温热即可。